云配资 重庆联交所集团:探索数字化监督新模式 推动基层“治理”到“智理”

发布日期:2024-09-07 11:16    点击次数:95

  “走进交易中心,一面巨大的屏幕映入眼帘,一张‘区域热力图’将全市市级和39个区县(含万盛经开区)情况展示得一目了然。”近年来,面对新命题、新形势和新挑战,重庆联交所集团(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)探索数字化监督新模式,纵深推进数字技术运用与服务全市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深度融合,进一步推动基层“治理”到“智理”,助推清廉重庆建设走深走实,让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成为集团“廉洁交易”的鲜明标识。

  交易行为一“屏”显形

  在市纪委监委的指导下,集团着力推进要素市场信用体系建设,通过开展交易行为数据分析监管,逐步规范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失信行为认定、失信惩戒、信用修复、异议处理等机制,依法将违法违规行为纳入信用记录管理,并上线“渝易通”公共资源交易大数据智能综合服务平台,进一步提升监督治理效能。

  该平台借鉴主流电商大数据平台建设方式,按照支撑后台、数据中台、应用前台三层架构设计建设,并围绕全区域覆盖、全品类分析、全景式画像深度分析交易数据,着力构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大数据综合性服务体系。通过将“渝易通”平台“数据监管”模块嵌入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督系统进行封闭管理,从投标文件内容雷同、投标人抱团亲密度、投标报价偏离度、专家评分偏离度、中标率异常等28项指标对交易项目进行筛查,并分别设置不同预警阈值,实时可视化展示预警点位,结合碎片化信息集成分析,自动一键生成“可疑线索分析报告”,使得各交易监督部门快速、精准发现线索,实现数字化监督。

  异地评标一“路”留痕

  集团着力建设集约高效的数字化交易基础设施,上线运行“不见面开标”系统,采取“不见面开标+远程异地评标”的方式实现在线评标、实时互动、电子签名、结果互认等全流程线上操作,为项目交易提供低成本、高效率、可信赖的数字环境。同时,为切实解决评标专家路途远、成本高、熟人多、易“围猎”等难点痛点,通过远程异地评标视频档案系统实时记录保存两地评审音视频,实现所有进场的交易全程可视,步步留痕,实时监管。目前,已与24个省市交易平台开展了130余宗跨省远程异地评标活动,实现了评审专家和采购人、供应商的“空间隔离”,有效防范“暗箱操作”,有效防范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生。

  今年5月,集团聚焦项目交易公平公正,强化数字赋能在招标投标领域中的应用,以助力招标投标营商环境再优化为切入点,进一步创新采用“副场随机+专家随机”的“双随机”方式,顺利开展了跨省远程异地评标活动。“副场随机”,即开标结束后,招标人在湖北省、四川省、厦门市三地中随机选定了厦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为评标副场,抽取2名专家参与评标;“专家随机”,即在重庆主场,本地专家采用多倍抽取方式,由系统自动抽取9名专家,现场再从中随机选取3名参与评标。评标过程中,主副场专家在线同步评分、完成电子签章、生成评标报告,全程录音录像,安全可追溯。通过“双随机”方式,大幅减少各类人为因素干扰,有效降低评标专家被“围猎”的风险,为评标评审公开、公平、公正注入新的强劲动力。

  场内活动一“站”管控

 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作为市政府与市场之间的桥梁,其场地的智能化程度不仅关乎交易过程的阳光公正,更是实现公共资源配置优化、公信力提升的关键。

  集团基于3D建模、物联网等先进技术,结合硬件设备的部署,实现对交易场地的设备管控、场地管控、项目管控、人员管控、信息管控、流程管控、智能调度,切实把场地管起来,让数据跑起来。特别是实现了专家人脸识别、身份验证、智能引导、数据留痕;评标区域内,100余个独立音频试听监控工位,309个智能抓拍摄像机基于“人脸识别”技术,对评标区所有人员进行人脸抓拍、记录、分析、定位、预警,生成人员行动轨迹,有效防范各类进场人群异常接触风险,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了最強大的数据支撑。

  下一步,重庆联交所集团将深化数字行为分析运用,大力推进数据监督进入“深水区”,持续探索建设集权力运行、纪检监察监督、群众监督于一体的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,在数字赋能推动监督工作精准化上下功夫。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云配资,持续拓展数字化变革赋能一体推进“三不腐”的深度广度,把廉洁文化融入基层治理,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,为实现集团“三个一流”目标任务提供坚强纪律保障。